離開香格里拉遠東飯店後我們搭乘假日免費觀光公車來到安平區,


當天天氣好到像夏天,加上又逢週休假期,


一下車就看到不少人潮完全不同於前一天!


我們首先來到「德記洋行」& 「安平樹屋」



 


鴉片戰爭以前清廷特許在廣州經營對外貿易的行號,


也是近代外國商人在中國設立的企業機構,這就是洋行的由來!


1841年英國人James Tait在福建廈門成立德記洋行Tait & Co.,


屬於英屬東印度公司。




1858年鴉片戰爭後清廷與英、法、美、俄國簽訂天津條約,


台灣開放通商口岸,1862年滬尾海關成立,


1865年1月安平開港,正式名稱為台灣關,2月英國駐紮安平,


洋商於此設立德記、怡記、和記、唻記、東興等洋行,合稱安平五大洋行,


現存規模最大的為英商德記洋行,其倉庫後方臨鹽水溪畔即為昔日的古碼頭。




1867年5月英商J.C.Masson、 R.H. Bruce,


來安平租屋營業興建洋房倉庫,成立德記洋行,


其主要業務是出口糖、樟腦與茶葉,並輸入鴉片。


日本據台後安平港的商業地位日趨沒落,


洋行被日商所排擠而被迫結束營業或被日本殖民政府沒收資產,


德記洋行關門後被日本政府改設為「大日本鹽業會社會營業所」。



民國34年台灣光復後,德記洋行改為「台南鹽場辦公室」,


民國68年台南市政府收回並由漢光建築師事務所進行規畫修護,


奇美企業董事長許文龍先生及董監諸先生捐資五百萬元,


在保存館舍舊有外貌的原則下,闢建為「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


於民國70年對外開放顧名思義裡面當然有不少栩栩如生的蠟像,


不過不可以拍照攝影所以我就沒拍啦!





 


洋行為二層樓的洋行式建築,坐北朝南,


東西南三面均繞以拱廊,二樓空間與一樓房間相似


,走廊圍以綠釉瓶飾欄杆,加上白色粉牆,屋頂為桁架系統,


上鋪瓦片,分成左右二個屋頂,均為四坡排水,室內走道居中,


簡單的內部隔間,左右對稱各有三間房。


樓上下正面及兩側立面各有七個半圓拱門柱,四周繞以迴廊,


東西南三面均繞以拱廊,風貌上與安平傳統之民宅完全不同


西方人在台灣所建之房舍中,大抵會採拱廊模式,以避雨水及日曬,


因而拱圈成為建築上之重要元素,


德記洋行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淡水的小白宮、紅毛城皆是!)



安平樹屋原為英商德記洋行倉庫,


之後作為「大日本鹽業株式會社」倉庫,


現況規模即為日本人增改建,


現在倉庫內外多株百年老榕樹盤根錯節,


氣根在屋頂及牆壁攀附生長


「樹以牆為幹、屋以葉為瓦」的天然藝術品


現場生長茂盛的榕樹與建築物糾纏不清,


讓本來平淡無奇的倉庫成為一個有趣的探險空間,


榕樹被台灣人視為陰性,即夜晚特別容易聚集陰氣,


我們家人每此參加喪事,身上都會攜帶兩三片榕樹的葉子以趨不潔之物,


從照片中不難發現當天天氣太陽很大,


不過當我們走進樹屋真的很涼爽彷彿開了冷氣,


至於其他我倒是沒感覺到啊!


不過此時肚子已咕嚕咕嚕叫著,走吧!


           來到安平區怎麼可錯過安平的小吃呢!





 


voicex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