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香的阿里山忠王祠,位於中埔鄉社口村,占地一甲餘,係當年吳鳳的衙門所
改建,又稱吳鳳廟,現已列入三級古蹟。
來到吳鳳廟就來談談吳鳳捨身取義的故事吧﹗吳鳳少年時經常隨父親到番杜經商,漸漸
懂得番語,也熟悉番俗。他豪邁堅勇,頗有俠士風範,番人對他有幾分敬畏。因為其經
歷和素養使他成為阿里山通事的最佳人選。吳鳳任阿里山通事達48年之久。期間忠於職
守,處事公平,深受番人信賴。
但是番人歷有 "粟祭" 的陋俗。即新谷登場,必 "出草" 獵取人頭祭神。吳鳳上任第1年力
勸番人戒俗,最後達成協定以牛代人,這樣過了好多年,都相安無事,但有一年番社發
生瘟疫,死了很多人,番人認為因沒有人頭祭神,神靈懲罰所致。番人聲言一定要殺人
以謝神。吳鳳好言相慰並告訴番人,明天一早山中有一紅衣帽的行人,你們可取他的頭
。但是有言在先,只准殺這個人,以後不准再殺人。第二天早上,山道上走來一穿紅衣
戴紅帽的老者,眾番蜂起張弓射殺,取其首卻愕然發現是吳鳳。各社番人聞知,悲痛至
極﹗吳鳳殉職眾番社酋長聚議,立誓戒除 "栗祭" 惡俗。
吳鳳去世後,被尊為 " 阿里山神 " 其人其事永流芳。
現存的吳鳳廟坐西北朝東南,是一二進三開間兩護龍前帶軒的建築。以朱紅色外牆範圍,
開四柱三層燕尾拱門上題橫額「阿里山忠王祠」。第一進前的軒,是吳鳳廟建築最為精
彩的傑作,以六根立柱撐起的歇山屋頂,由六假捲棚屋面構成,翼角起翹,剪黏泥塑精
美,大木構造華麗。
第一進外檐裝修石雕構,面開三門,未開窗洞,是其他廟宇所罕見。供奉吳鳳神像及油
畫像,左右次間配祀神明及重建委員長生祿位。左右護龍作為文物陳列室及會客室使用
。第二進供奉吳鳳神位,室內裝嚴肅穆。廟後公園有歷次修建股碑,具有史證之價值。
民國 43年 先總統蔣公到嘉義,因感其仁義令縣府整修,益收化育之功,於民國68年闢
為歷史古蹟觀光區。民國88年921地震,曾被列為危樓,但目前已修復完畢。正殿門上懸
有一「仁必有勇」的匾額,與殿 內身披紅衣、騎戰馬的吳鳳塑像相互輝映,顯得英氣勃
發。後殿主要陳列的是吳鳳成仁事蹟,以供後人瞻仰憑弔,再加上四周花木扶疏,綠樹
成蔭,若是到有機會到嘉義,不妨也到此走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