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寶藏巖燈節展覽
時間:2/15~3/16 週二至週日11:00~22:00
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台北市汀州路三段230巷14弄2號)
想感受最藝術的元宵燈節嗎?
除了花博公園登場的台北燈節,
位於台北市公館的「寶藏巖國際藝術村」也有元宵燈節活動。
這地方開發的起源是從當時大陸撤退來台的士兵,
為了有一個安身的地方,一磚一瓦的在寶藏巖蓋起自己的家,
建造出寶藏巖的雛型,也融合了多元族群聚居的概念。
寶藏巖是承載著古樸記憶,
但同時又擁有人文生氣的生活空間,我想這就是她最迷人之處。
走入寶藏巖彷彿走入世外桃源,裡面保留舊建築的風格,
依山而建、蜿蜒而上的巷道中,無論白天、還是晚上,都各有各的風貌。
不同於傳統燈節形式的寶藏巖燈節展覽今年邁入第四年,
主辦單位也邀請了八組當代藝術創造者,
利用視覺、表演、設計、建築等形式於藝術村內進行藝術設計,
今年的主題展覽名為「鬧巖宵」,這也是我們這回來探訪主要目的。
Ivan Juarez《共生》
這是來自墨西哥的駐村藝術家Ivan Juarez,
運用台灣在地的天然材質如斗笠、竹子等創作出的作品,
透過光影的流動來探討人體與建築之間的關係。
洪素珍《紅竹音》
用最天然的素材竹子打造出一個螺旋狀的走道,
作品能和觀眾有所互動,
因此她特別打造了可以讓觀眾置身於其中的環形走廊。
來到這裡不妨將自己化身為作曲家,
利用這些撥動竹簾所產生的旋律,打造出一首最自然的樂曲。
林人中《悲傷假期》
二月份的台北經常是又濕又冷的天氣,
作者以手繪創作營造出沙灘及藍天的夏季氛圍,
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觀賞這件作品,
有時感覺憂傷,有時又覺得明亮清爽。
任大賢 陳永剛《線代城》
以半樓廣場為基地,
鋼鐵線條搭建出一座螢光黃並具有穿透性和延伸感的虛擬生活空間,
似乎也呼應寶藏巖特殊地景與歷史脈絡。
交大跨領域藝術團隊《捉光踏影》
這是由交大應用藝術、建築及音樂研究所的學生組成的「交大跨領域藝術團隊」,
作品利用光纖纏繞於人體模型上,白天和夜晚的感受也大不相同喔!
因為晚上六點才會開燈,我們先在尖蚪咖啡用餐然後再逛一圈拍夜晚景色。
大約快七點鐘離開了尖蚪咖啡,看到景致與剛剛完全不一樣呢!
原來賞花燈也可以很有藝術感啊!
運用光纖纏繞數個人形呈現嬉戲遊耍狀,
其中並穿插光纖面具,營造出熱鬧氛圍。
像這樣麗用光纖製作的人型燈籠,十足現代感令人驚豔。
這裡的空間雖小,不是想像中的藝術家浪漫居所,
但藝術密度與創作能量卻很高,真的很值得駐足流連。
我想來到這裡你會深深感覺到在錯綜複雜的寶藏巖裡,
雖說有時候摸不著方向,但每當作品突然在眼前綻放,
似乎有那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樂趣,
這裡的燈會不僅有別於傳統張燈結綵式元宵燈節活動,
而且絕對是其他燈節無法能比擬的。
展覽到3/16 希望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把握機會親自去感受一下囉!
延伸閱讀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地址:汀州路3段230巷37弄4-8號(230巷直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