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主題: 「越界」Trespassing
展覽時間: 2018/10/27 - 2018/12/23
展覽地點: 當代藝術館戶外廣場
門票: 免費
謝孟勳及其團隊在當代藝術館的《越界》創作展,
以大型工業用保鮮膜作為畫布以噴漆完成塗鴉作品,
搭配上一台報廢的SNG車及廣告看板,讓當代館廣場儼然成為廢墟街景,
透過保鮮膜作品看當代館,在古蹟原有的磚牆上呈現出巨牆塗鴉。
10月27日起在當代藝術館的門口戶外廣場有一項免費的藝術展,
越界 Trespassing這是免費展覽, 而且持續到12月23日,
喜歡塗鴉文化的朋友可以去瞧瞧喔!
落成於西元1921年台北當代藝術館的館舍建築,
本身也是為市定古蹟,基於古蹟再利用的政策,
將原建物之正面廳舍整建為「台北當代藝術館」,
而這一棟紅磚建築,正是驅動台北市政及各類軟硬建設的神經中樞。
說到塗鴉Graffito意大利文之意是「亂寫」,
最早時期發生於遠古岩洞壁畫就已留下人類文化生活史,
在古羅馬、古希臘與古埃…等地都有發掘塗鴉的痕跡。
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塗鴉文化已有存在著造反、
反革命性、反傳統、反文化與反主流的特質,
由於作品本身據有銷毀性、短暫性與臨時起意性的視覺意象,
所以又稱之為消失性藝術。
而街頭塗鴉藝術的崛起是在1960年代末期,
紐約青少年幫派為爭取地盤,
運用不同書寫體與立體效果的方式,
來標榜或辨別各自的地盤符號。
60年代塗鴉與Hip Hop 音樂、街舞以及DJ緊密相連,
被稱之為嘻哈四大元素。
戶外展場運用大型工業用保鮮膜及一台報廢的SNG車,
將當代館廣場打造出街景一隅,以噴漆為主要媒材,
搭配廣告看板的張貼,整個就是營造出街頭塗鴉文化的氛圍。
塗鴉過去被視為一種具有爭議性,
且與主流背道而馳的一種藝術,
因其創作過程經常是遊走於法律邊緣,
近年來大眾對於街頭塗鴉的關注逐漸提升,
且藝術創作類型亦趨多元化,
塗鴉不再只是地下化或躲在陰暗角落的創作,
而是逐漸走向當代藝術的範疇,
同時也象徵著塗鴉即將邁開步伐,開始「越界」。
另外室內也有一項展覽:
主題: 翻動MICAWOR ─ 2018 PULIMA藝術節
展覽時間: 2018/11/03 - 2019/01/13
門票: 50元
Micawor翻動從充滿精神力的神話年代開始談起,
試圖重新翻閱歷史的長河,瞭解原住民藝術如何承接歷史,
直到突破歷史侷限而取得獨立的場域,
在時間和空間的翻動中,為未來的發展留下一絲線索。
更多當期的展覽可以參考官網 點這裡
【參觀資訊】
台北當代藝術館
官網: http://www.mocataipei.org.tw/index.php
F B : 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MOCA/
地址: 台北市大同區103長安西路39號
TEL +886 2-2552-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