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青松自在』就可以看到昔日舊山線鐵道,
早年山線鐵路進入苗栗山區後便一路爬升,
三義至后里間山勢險峻陡峭,
而三義至泰安間就有7座隧道和3座橋樑,
這是山線上工程最艱鉅也是最後完工的路段。
而臺鐵為改善舊山線坡度陡、彎道大、老舊隧道橋樑以期提昇服務品質,
經過11年「截彎取直」的施工,
在民國87年9月新山線全線通車,從此這舊山線從此也步入歷史。
舊山線以三義作起點,途經勝興、泰安、后里、豐原,橫跨苗栗與台中,
這長約23公里的路段被視為是20世紀鐵道工藝美學上卓越的經典之作。
這鐵道一直走就可以看到『龍騰斷橋』
記得2007年曾經參加旅行社舉辦賞桐花活動,
也曾到此一遊不過當時看到桐花很稀疏。
當時也在這家餐廳前留影紀念
這次特別繞道山下這角度來拍斷橋
『龍騰斷橋』橫越魚藤坪溪,因此舊名為魚藤坪斷橋,
總長200公尺興建完成距今已有近百年歷史,
或許你會好奇為何稱為龍騰,
相傳在先民開墾之初,鯉魚潭有鯉魚精來危害地方安危,
鄉民為了克制鯉魚精作怪於是在龍騰山區種植魚藤,
東面的高山改稱為關刀山,藉關刀山斬魚藤以殺鯉魚精,
因此鯉魚精果然不再危害,居民得以安居樂業,
後來村民認為魚藤不雅而改名為龍騰,
我喜歡像這樣邪不勝正的傳說。
在當時要建一座堅固之火車行駛之橋樑算是一大挑戰,
據說建橋墩時需質地堅硬之磚塊,
因此還特地至鶯歌挑選一座磚窯專責來燒製。
這座橋墩沒用一根鋼筋、一包水泥,
只用紅磚塊及花崗石塊平衡及火車行駛時有吸震功能。
磚造拱形的橋身是由磚拱、鋼鈑梁和鋼桁梁分段構成。
1935年的台中州大地震被震毀造成此一斷橋之景象,
1999年之921大地震又造成部分橋墩損毀震落。
橋面距地面有50公是山線鐵路中最高的橋樑。
如今的龍騰斷橋平靜的與綠茵相伴,
望著這優美幾何弧度,雖說斷了,
不過我覺得還是好美, 難怪會被譽為「台灣鐵路藝術極品」。
這是一個歷史的見證,
更是三義最具有滄桑美感的景點地標。
延伸閱讀:
1.苗栗。龍騰斷橋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
國道一號:由三義交流道下,接台13線往三義方向行駛轉苗49鄉道即可到達。
★ 搭乘大眾運輸:
1、客運:由苗栗火車站前搭乘新竹客運往三義方向之班車至三義站,轉乘計程車即可到達。
2、火車:搭乘火車至三義火車站,轉乘計程車即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