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夏日何處去?
這一篇我再來推薦一個好去處喔
座落於北海岸山林間的『朱銘美術館』
這裡完整典藏創辦人朱銘畢生的創作及對藝術的執著
當初他只想在金山找塊地可解決大型作品存放的地方
沒想到意外發現矗立於綠地中的雕塑品別具有韻味呢
因而引發他打造一座美術館的決心歷經十二年的努力
終於在1999年9月朱銘美術館寫進了台灣的美術史
朱銘本名朱川泰生於苗栗通宵
家中經濟清寒但父母仍儘量讓孩子有受教育機會
十五歲時跟著李金川雕刻師學習開啟了雕刻生涯
不到二十歲朱銘就出師了和師兄們相約去了南庄
在此賺了生平第一筆收入
可惜因不識人心難測及欠缺做生意的技巧發生了危機
面臨辛苦耕耘的廠房失於一旦飽嘗事業跌落谷底之苦
但也因此反而影響了他不做工藝生意人
堅定了通往藝術創作成為藝術家的心志
來到這裡最吸引我的是寬闊的戶外空間與零距離的展示方式
我想這是全台絕無僅有的
美術館內有分三系列土系列、太極系列和人間系列
當天他忙著照但大多時間我寧願沉醉於每項作品中
當我穿梭於藝術品和綠地之間
感受到人文與大自然運轉交鋒的悸動
對我而言算是一次難得的參觀經驗吧
還是趕緊來瞧瞧這裡的作品
1986年太極系列作品-單鞭下勢(材質青銅)
這是中國知名的太極也是讓朱銘揚名國際的『太極』
「太極」是朱銘自我風格的開端
朱銘剛開始刻太極多半是從招式簡化而來但漸有自己的主張
這是朱銘雕刻語言成熟和藝術風格成形的一個重要標誌
取自太極武學單鞭下勢的動作
把將人體動作細節省略化繁為簡取其意、重其氣
響譽國際的太極系列三十餘件作品陳列在太極廣場的綠地之上
走到作品前真的可感受龐大體積作品展現出的氣勢與太極境界
朱銘少年時跟隨傳統藝師學藝學到精湛的木刻技巧
當時著重寫實基礎功夫-人物、佛像
力求掌握主題性格與栩栩如生的動作表現
這樣的經驗讓朱銘瞭解木料特質並累積豐富的創作經驗
拜師楊英風期間朱銘接觸到不同於傳統木雕的學院觀點
嘗試簡化作品的說明性與描寫著重呈現雕刻量感與質感
1980年代以後以個體或群體為題材的「人間系列」
嘗試多元媒材創作如木刻上彩、海棉翻銅、不銹鋼、陶塑等
朱銘曾說選擇人間是因為對人比較了解
『人間』這個主題可讓他自由地發揮不必考慮很多問題
可自由創新也可以從人間深入探討人生的問題
藉以求知自然的奧秘和真理為這個時代留下一點紀錄
這些作品結合了傳統木刻技法與現代抽象理念教人讚歎不已
1996年人間系列彩繪木雕(材質木)
將巨大的木塊切鋸分割成彼此貼身而坐的身體輪廓
再予以細部雕琢切鋸成幾何化量塊的人物坐姿造型
街頭巷尾八卦的製造者但同時又是了解彼此互相作伴的一群人
1999年人間系列作品(材質不鏽鋼)
金屬片捲成的不同大小之圓管
透過特定機器媒介由於壓、彎、纏、折的力道與角度之不同
製造出不同的造型變化不鏽鋼的鋼硬與冰冷
因這情感的啟動增添著人性溫馨的一面
描述抗戰英雄及現代陸、海、空三軍為主題的「人間系列─三軍」
是朱銘耗經四年歲月長期醞釀的潛心鉅作
強調整體裝置藝術的視覺意象展呈是結合雕刻、裝置與行動藝術鉅作
男生來到此想必會勾起不少當兵回憶吧
2005年作品
著橘色飛行裝背著飛行配備眼神向前眺望
刻畫著凱旋歸來的女飛官
舉手投足之間精神飽滿威風凜凜
蘊藏於胸的沈穩與智慧 這是我最愛作品
在這樣寬敞的空間裡
呈現朱銘作品所蘊含的蕩然氣魄
朱銘先生說美術館總是開著大門等待觀賞者
現在自己動手催生一列十位各行各業的代表「排隊」在美術館外
無論颳風下雨這群人總是勇敢的佇立在門前
等著「搶進」美術館接近藝術
我和媽媽也加入其中
朱銘的藝術飽含充沛的生命力
不同時期創作均顯現他對造形的思索與體悟
依據創作需要不斷一再挑戰不同的創作材質
並全力發掘材質特有的形式語言
朱銘喜歡用「縱手放意,無心而得」來形容
他解釋說所謂『無心』就是沒有經過思考
在創作中不必想也不可以想
不必想,會維護住創作的單純性 因為它直截了當
不可想,則堅守了創作的嚴肅性 因為它不會變質
目前館內正推2010藝術季.夏夜開館
7.8月份每週六18:00~21:30免費入館
(原本成人票一張NTD250.- 因此省很大喔!)
夏天的夜總是來的晚些
趁天還沒暗我們悠遊朱銘先生不同時期經典作品中
如同品味了一場豐富的藝術饗宴更豐富了我們心靈
不妨找個時間來此
夜色中遊藝光影
悠遊於此也是饒富趣味的
地址:台北縣金山鄉西勢湖2號
電話: 02-24989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