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冷氣不普遍到了夏天
最喜歡躲在ㄚ嬤房間床鋪草席上
雙手捧著故事書偶有聞到草蓆特有味道
那種舒暢感覺到現在還令我回味無窮呢
不少人都以為大甲是草蓆的主要產地吧
其實不然
在大安溪附近的婦人如苑裡、大甲、通霄等地
早年就盛行以編藺草為謀生方式
此項技藝漸漸流傳開來
直到日治時期因感苑裡對外交通不便
帽蓆產品都由設置在大甲的「帽蓆檢查所」檢驗後
再轉銷各地因此我們一般都稱『大甲席』
藺草文化館門口
藺草編織是苑裡的百年傳統產業
藺草屬於莎草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蓆草
高度約1~2公尺隨著生長季節的不同高度有些變化
可分為鹹水草與淡水草
鹹水草生長於海邊一帶通稱為鹹草
品質較粗硬就是一般常用來綑綁貨物
淡水草就是用來編織苑裡帽蓆的原料
栽種水田中乍看之下會誤以為是稻禾
藺草因為莖部具有柔軟、韌性強、不易斷、吸水性強的特性
還具有除濕、除臭的功能故成為編織的優良材料
文化館旁邊建築優美的苑裡農會
苑裡藺草編織早在清朝末年即開始流傳
日治時期開始外銷到日本
國民政府來台初期達到高峰
民國早期重男輕女觀念甚重
苑裡的婦女因會編織藺草能夠維持家庭生計
流傳著「人重生女不生男…」的編織歌謠
因此想要娶苑裡的女生就要多準備一點聘金
因為她們個個都擁有一雙擅於編織的巧手呢
當時洪鴦女士不僅勇於嘗試草帽的編織與創新
還將編織的技巧教導給當地民眾
藉由文化館內說明與圖片
了解這項在台灣已有百多年的工藝歷史的特色產業
還記得上一篇苑裡鎮山腳社區
有看到一片具有地方磚瓦特色的地標吧
這是使用在地『金良興磚廠』首批生產之清水磚製作
更使苑裡鎮為具有文化創意產業的磚情小鎮
就在距離日治時代宿舍不遠地方
我們來到『金良興窯業』這是苗栗最早之隧道窯廠
繳了100元報名參觀工廠藉機了解磚瓦產業
台灣磚瓦窯演進大致如下
包仔窯:
明鄭時代至日據時代以燒製磚瓦為主
但也有極少用於燒製陶器
燒成時間長所以可燒出較厚度較大的磚瓦
也較能表現出紅磚古樸的特色
目仔窯:
日據時代至民國四十年代通常依山而建
窯室一階一階而上呈階梯狀
八卦窯:
民國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
民國五十年到六十年代苗栗約有二十幾座八卦窯
不過因窯體所佔面積相當龐大
發展的時間不長很快就被「隧道窯」所取代呢
隧道窯:
民國六十年代至今日
窯內分為「預熱帶」「燒成帶」和「冷卻帶」三大部份
以台車、母車,循軌道成一連續式循環系統
使用材料外層為紅磚,內層為耐火磚、保溫磚等等
因為利用台車連續循環可終年不必停火
算是是一種連續式窯爐
隧道窯使用重油、煤炭為燃料
燒成時間約20-70小時
設有副窯-「乾燥窯」
利用主窯內燒成品餘熱回收為乾燥窯內的熱源
剛從隧道送出來的磚塊隱約看到右後方燃燒的火
當時從外邊經過都感到那股熊熊烈火呢
好的磚塊必須是冬暖夏涼
因此好的磚塊必須通過冷與熱的考驗
出去走走有時可學習到不同知識
給了我們去探索世界萬物的機會
因學習也讓我們體認自己的不足
苑裡的藺草香與磚窯廠
我想是不少當地老一輩人的回憶
這次我們親自走了一趟收穫良多
自已的心靈也獲得更充實和快樂
藺草文化館
地址:苗栗縣苑裡鎮灣麗路99號
電話:037-741319
金良興窯業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苗栗縣苑裡鎮山腳里錦山71-17號
電話:037-746368
留言列表